山东省审计厅关于推进效益审计的指导意见
鲁审法发〔2006〕25号 2006年5月30日
各市审计局,厅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实现“五年规划”确定的审计总体目标,按照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现就推进效益审计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提高对效益审计工作的认识
1.开展效益审计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方针和总的战略目标。审计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始终要把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作为自身的根本任务。推进效益审计就是审计机关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全面履行职责,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2.开展效益审计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制度。我国国家审计的目标是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开展效益审计能够更直接地履行监督评价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效益情况,对于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将会产生积极作用。同时,效益审计符合现代审计发展的方向,是我国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利于提升审计层次,对促进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国家审计制度至关重要。
3.开展效益审计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确定要大力开展效益审计 ,要求真实、合法性审计与效益性审计并重,逐步加大效益审计比重。近年来,我省审计机关结合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对效益审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积累了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从目前我省情况看,效益审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一些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效益审计的理念尚未树立,对效益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当前审计人员素质难以满足效益审计的要求,加上缺乏统一的方法、技术和评价标准,对开展这项工作产生畏难情绪。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开展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动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要站在推进审计事业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效益审计,要明确效益审计目前不是该不该搞、能不能搞的问题,而是必须搞,如何来搞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跳出传统审计思维模式,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破除神秘感,克服畏难情绪,增强信心,切实把审计工作转变到真实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步加大效益审计比重的思路上来。
二、明确效益审计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应遵循的原则
4.开展效益审计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党委政府工作中心,从实际出发,大力开展效益审计,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5.近几年我省开展效益审计的总体目标是:
——以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通过开展效益审计,促使财政公共支出合理有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政府采购、转移支付、国库集中收付以及部门预算组织和管理等改革措施的落实,全面提高政府公共支出的效果;促进政府的重大投资项目或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正确使用,避免损失浪费;促进加强对政府管理的各类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减少盲目决策、错误决策。
6.当前推行效益审计要遵循的原则是:
——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要强化效益审计理念,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地闯、大胆地试,不怕没经验、不怕难度大、不怕成果少,先把工作开展起来,在实践中探索。
——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开展效益审计,不能脱离审计资源盲目求大、求全,要充分考虑审计队伍的现状,从简便易行的项目做起,务求实效。
——不断总结,逐步深化。坚持边实践边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用实践经验指导新的实践,逐步深化提高,完善效益审计的理论和方式方法。
三、采取多种形式逐步推进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
7.争取到2008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实现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的比重。
8.要通过统筹计划安排,将效益审计明确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在整个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安排上,要按照“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并逐步加大效益审计比重”的要求,把效益审计落到实处。
9.要将效益的观念贯穿于每一个审计项目,所有的审计项目都要在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向加强管理、完善内控制度、挖掘效益潜力延伸。
10.在效益审计初期或起步阶段,应以专项审计调查作为开展效益审计的主要形式,选择审计项目要从较简单的但容易见效的项目做起。
11.在开展专项效益审计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部分比较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试行综合效益评估,探索综合效益审计的路子。
12.对事关效益评价的重要项目,要大量运用审计调查获取相关资料,丰富审计证据,作为分析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的依据。
四、抓好关键控制点,严谨细致,防范风险
13.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抓住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典型项目开展效益审计,力求取得突破,取得实效。
14.深入搞好审前调查。要多方面、多途径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摸清审计项目的基本情况,找出关键控制部位和重要失控点。通过查阅相关法律、规章、批文、决定、报告、会议纪要等文件资料,全面掌握情况;通过编制表格,搜集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确定审计重点;采取询问、与相关人员座谈、走访有关专家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
15.精心编写审计实施方案。做到审计目标明确,评价标准确定,审计重点突出,人员分工合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6.切实做好审计现场实施工作。工作中要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取得支持和配合。按照相应的工作目标、质量要求和责任,实施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做到程序规范,事实准确,证据确凿。要突出重点,根据进展情况,适时调整审计方案,保证重要事项不留风险。要认真听取和研究被审计单位意见,合理意见予以采纳,对重要事项的不同意见要进行充分论证,确保准确无误。
17.坚持审慎的评价原则。对效益审计项目评价,力求准确恰当,适当留有余地,选重要的事项进行评价,避免盲目求全形成评价风险。其评价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文件批文、会议决定、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可以是专家意见、群众测评结果、调查问卷结果;还可以是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等,但做出的评价结论,必须有证据支撑,不能主观臆断。
18.在分析原因研究措施上下功夫。要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从被审计单位内部、外部,主观、客观,技术、装备、流程,管理方式方法、管理制度,行业标准、先进标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对比,找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矛盾。审计意见和建议要符合实际情况,被审计单位有条件、有能力去落实,切忌假大空。既要从被审计单位自身经营、管理上挖掘其内部潜力,按实现最大效能的要求提出改进和完善管理,提高效益的措施;又要针对政策运行中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从政策、规定的层面加强分析研究。
19.写好审计报告。效益审计报告除了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归纳提炼,更重要的是分析造成资金使用和管理不规范、损失浪费、低效运转的原因,提出有理有据,且实用、可操作的措施对策。为了保证审计结论的顺利落实,效益审计报告要多方面、多层次征求意见,力求取得共识。
20.充分利用好效益审计成果。要强化成果意识,加大审计成果的利用力度。大力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逐步扩大公告面。组织交流和推广典型案例,对具有成功经验的效益审计项目,可以通过编写案例或经验交流的方式,进行推广,用以指导工作开展。对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及时编发审计信息或专题反映,争取党政领导支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发挥作用。
五、努力增强审计人员开展效益审计的能力
21.在认真分析队伍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业务培训,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效益审计的推进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通过举办培训班、选送骨干力量参加专题培训等形式,帮助审计人员开阔视野,掌握效益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
22.通过组织效益审计试点,培育一批效益审计骨干力量,为效益审计的全面开展摸索方法,积累经验,以点带面。
23.对审计所需要的缺门人才和现有审计力量力所不及的项目,可以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审计。
六、加强效益审计理论研究
24.要适应新形势,探索研究效益审计的发展规律,研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评价体系和操作指南。
25.结合总结实践经验,研究完善效益审计的办法和规定,规范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效益审计路子。
26.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逐步实现审计方式和手段的现代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积极开发专项审计软件和模块,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各地在推行和开展效益审计中取得的经验、遇到的问题,请向省厅报告和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