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关于积极推进全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 促进和保障我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通知
发布人: 阅读: 发布时间:2008.04.10 来源:青岛理工大学审计处

山东省教育厅
关于积极推进全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
促进和保障我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通知
鲁教审字〔2008〕2号  2008年3月28日

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我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加快推进我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教育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重要意义

      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是指教育内部审计工作要转变传统审计的工作内容、路子和方法,更新内部审计观念,实现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与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转变。推进全省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对于适应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要求,促进和保障我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进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是内部审计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的需要。“十一五”以来,我国教育发展模式已经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高等学校为完成“扩招”任务大规模集中进行的基本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教育工作的重心将更多地转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来,加快“内涵”发展。全省教育系统面临着理念机制创新,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行协调高效的新型管理体制的任务。内部审计工作是教育部门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监督控制的重要环节,加快推进和实现工作转型,将内部审计工作重心转移到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上来,发现经济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及时完善制度、提出建议、采取措施,能够促进部门和单位加强管理,降低不必要的消耗,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办学水平,更好的为教育事业“内涵”发展服务。

      (二)教育内部审计工作转型是审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我省教育系统实施内部审计制度20多年来,积极开展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要内容的内部审计工作,发现问题、查错纠弊、问责改过,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我国的审计体系更加完善,内部审计职能随着受托责任关系的发展已不是简单的承担查错纠弊任务,由于受托责任关系由财务领域扩展到管理领域,内部审计工作更多的是做为部门、单位的控制系统一部分行使管理的责任。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健全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维护经济良好运行,促进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系统学校和单位负责人有效履行受托责任的重心。审计作为受托责任系统中的重要控制机制,已成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管理部门。因此,促进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为主逐步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为主转变,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有利于全省教育系统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促进全省教育事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确保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将有利于全省教育系统行政问责制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改善和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单位的管理水平;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建立和完善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民主理财机制,进一步提高全省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和教育系统财经工作运行质量。

      二、深刻理解教育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内涵,准确把握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的方向

      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实现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与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转变,必须全面理解转型内涵,选准转型的突破口。在指导思想上,要由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在审计职能上,由单纯监督检查的保护性职能向与咨询服务的建设性职能并重转变;在审计目标上,从以单纯的检查纠正财务会计领域的错弊为主,向以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为主转变;在审计内容上,由以财务收支为主向与业务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并重转变;在审计方式上,由事后监督为主向与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并重转变;在审计手段上,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转变;在审计事项处理上,要从重视责任,转为责任和效益并重;在审计项目安排上,要从“小作坊式”的单个项目审计,向整体性、系统性“集约式”审计转变。

      (一)以内部控制评价审计作为教育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切入点。内部审计工作不能满足于查处几个违法违规问题,而应该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整改提高和建章立制,把局部的现象和问题放到全局的高度去分析,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要逐步转向对内部控制的审计,从内控评审入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管理中的漏洞,促进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防范风险、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和教育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二)把经济效益审计作为推进教育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落脚点。现代内部审计将增加组织价值作为工作目标。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必须着眼于提高效益,积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责任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这是一项涉及到责任人、经济资源和经营决策等方方面面的审计工作,审计难度大。在审计转型中,要通过开展专项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探索效益审计的路子,确立效益审计的方法和评价体系,促进问责机制的建立,加快推进效益审计工作。

      (三)完善审计技术、改进审计方法是推进教育内部审计转型的重要手段。审计转型是对传统审计技术方法的一种挑战,从审计立项到审计报告的撰写都会有新的要求。所以,多元化的审计技术方法相结合是审计转型后审计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在审计中要灵活运用现代审计方式,使专项审计、审计调查和其它审计方式有机结合。广泛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合理使用统计分析、询问和现场观察,实现审计手段从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转变,利用网络平台,实施对预算资金收支、流向的实时监控和信贷资金的风险预警评估。审计报告要准确地揭示问题和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审计建议,并注重后续审计。

      三、加强协调指导,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进全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

      (一)更新内部审计理念,统一思想认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要真正树立管理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把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由单纯的检查监督转变为控制服务上来;要确立“以内涵发展为中心,以管理效益审计为方向,以强化内部控制为重点,以促进事业发展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新思路;要坚持从分析风险入手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程序,以财务审计和业务管理流程为审计路径,把检查和改善教育部门和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为内部审计的核心。要通过内部审计管理理念的创新,为实现全面转型打下基础。

      (二)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探索和有计划地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类学校,要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要求,在继续深化财务收支审计、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基本建设过程审计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单位实际,每年选取个别影响管理水平和效益提高的审计项目,积极探索和有计划地开展管理效益审计。要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初步探索和建立起适应教育部门和单位实际的管理效益审计的路子和技术方法。
      近一两年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工作,一是要审慎选择审计项目和审计形式。重点抓住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严重损失浪费、资产流失或引起较大经济纠纷的经济活动开展效益审计;审计形式以审计调查为主,取得一定经验后再实施专项的管理效益审计。二是要认真研究审计技术方法。包括深入进行审前调查,找出项目关键控制部位和重要失控点,全面掌握情况和文件资料;精心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使审计目标明确,审计重点突出,人员分工合理,时间安排恰当;做好具体审计实施工作,要按照审计工作目标,落实审计质量控制,严格审计程序。三是认真研究审计评价标准。要坚持审慎评价原则,突出重要方面,强化证据支撑,力求准确恰当,适当留有余地。四是,要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要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从被审计单位内部、外部、主观、客观、机制体制、管理制度和方式、技术条件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对比,找出产生原因和症结,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促进单位完善机制,健全制度,改进管理、提升标准,加快事业发展。五是充分利用管理效益审计成果。加大审计成果利用力度,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组织交流和推广典型案例,对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要通过恰当方式警示所属单位,起到预防效果。

      (三)切实加强对教育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组织领导,确保转型顺利推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建立健全内审机构,有计划地补充和充实内部审计人员,保持审计机构和队伍的稳定。要建立健全与转型要求相适应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审计转型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抓好内审人员的继续教育,尽快培养一批既熟悉审计业务,又掌握计算机、法律、管理、工程技术等知识的复合型业务骨干。内审人员要加强现代审计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尽快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后工作要求。

      (四)抓好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协调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内审机构在做好自身工作转型的同时,要加强对本地区、本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指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转型经验,积极促进本地区、本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和发展。